加大創科投資,吸引企業回港設廠,推動再工業化發展
政府近期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資,連續兩年向創新科技署注資47.5億元,以支持旗下17個資助計劃及50多個研發實驗室未來三年的工作。透過「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資助,許多企業成功通過創新科技發展高增值產業及產業鏈,並打入內地及歐洲市場。其中,偉聯塑膠有限公司因應市場需求,業務轉型至生產醫療器材用的塑膠零件材料和眼鏡用的光學自適鏡片,並計劃回港設廠。偉聯創辦人徐先生表示,香港擁有高端技術支援、穩定電力供應、知識產權保護及政府資助,是最吸引他們回港設廠的原因。
偉聯於2019年委託生產力局在香港本地開發及建立製造光學自適鏡片的智能生產線,並獲得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資助。該生產線分為前期加工、後期處理、智能系統三個部分,機器已連接到廠房的可視化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系統,能自動掃描條碼、讀取資料並完成加工,技術上可遙距控制生產。中樞的智能系統能連接所有機器,並負責收集生產相關數據,包括訂單處理次序、工序開始及結束時間、機器狀態同異常警報、工具損耗等。借助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概念,大數據可協作分析每一個工序的效能,提示操作人員進行維修及維護,協助未來生產規模及效率的提升。
偉聯把光學自適鏡片生產線伸延到香港後,有意把目前仍在內地生產的醫療用高端器材零件也轉移至香港製造。徐先生表示:「在港設立智能製造生產線,佔用空間、人手及其他成本有所減低,高端技術令產能及質量提升,配合政府資助,成本與內地相若;加上『香港製造』等各種營商優勢,我們認為香港『再工業化』有一定發展空間。」
另一間以生產保安設備裝置為主的港資企業NiRoTech Limited,產品主要出口至歐洲,包括意大利、法國等,在深圳及越南設有生產線。然而,為了提升全年生產日數及分散生產基地假期休業的風險,該公司決定在香港設立第一條智能生產線,並得到生產力局的支持及資助。生產力局為NiRoTech度身訂造名為「貓頭鷹」的智能生產線,整條生產線及系統均為企業度身訂造,同時亦獲得「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資助。NiRoTech財務總監葉祖禹表示:「目前生產線已投資逾1,000萬元,此外,我們與生產力局合作,不僅得到專業技術支援,還可申請『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中的最高四成資助額,對企業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生產力局花費兩年時間,特地採用U形緊湊布局設計,設置了12部機械臂,組裝精細零件,有效降低生產不良率,從原本高於1%減至現在的0.8%。這樣的設計使得生產車間佔地僅10,000平方呎,較傳統工業生產線減少了一半。
「貓頭鷹」智能生產線主要採用自動化工序,只有少量工序如焊接電線和產品測試需要人手操作。這使得生產能力提升了1.5倍,同時生產成本接近內地的水平。生產線還應用了物聯網和實時監測等技術,實現了100%的追蹤。相較於傳統生產線,「貓頭鷹」智能生產線可以減少60%的人力成本,估計生產成本可減少15%至20%。
該公司計劃在香港分五期進行智能生產項目的開發,首先在元朗的廠房研發生產出口至歐洲的RFID Key,接著是研發包裝和測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當所有項目完成後,預計香港生產佔整體營業額的比例將從現在的33%增至超過50%。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認為,偉聯和NiRoTech是香港企業實踐「工業4.0」的典範,也展示了香港推動「再工業化」的巨大潛力。他表示,「再工業化」不僅僅是將生產線帶回香港,還包括利用香港的優勢,如高科技、法規和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創新和科技(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智能生產工序)在本地發展高增值產業和產業鏈,開拓本地、內地和海外市場。黎少斌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資助,包括創新及科技基金的「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等,以促進產業的創新和增值。生產力局今年的主題是「成就智上」(Make Smart Smarter),鼓勵業界充分利用「再工業化」和其他趨勢,為企業開拓新的出路,同時為香港創造創新經濟。
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推出了「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該計劃於2010年4月啟動,鼓勵私營機構增加研發投入,並促進公司與本地公營科研機構的合作。符合資格的企業可以獲得創新及科技基金提供的40%現金回贈,作為資助他們的研發項目或與指定本地公營科研機構的合作項目。
評論